青大这十年 | 不负时代使命 建设一流队伍

作者:  来源:  编辑:王沛然    时间:2022-10-17    浏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年来,学校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适应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新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激活人才存量、做强人才增量,深化以“多元评价、分类发展”为核心的人事人才改革,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呈现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

十年来,学校不断巩固完善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不断丰富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党对人才事业的引领。

形成党管人才的“一盘棋”格局。学校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谋大局、抓关键、管大事的功能,作为人才工作正能量的提供者、集聚者和保证者,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2012年12月,学校召开了合并办学以来的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实施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管宏观、管政策 、管协调、管服务的作用。学校不断加强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和各学院各司其职,广大干部教师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实施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党管人才的实践逻辑,在于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密切党与人才的联系。十年来,学校建立实施了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2017年,实施《关于建立青岛大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与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的实施意见》,对校党政领导联系与服务人才的原则、范围、内容、方式和要求做了进一步规范,将尊重人才、倚重人才、服务人才落到实处。

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十年间,学校按照党和国家要求,深刻把握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实施了《青岛大学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年)》《青岛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3)》《青岛大学人事制度改 革方案(2019-2023)》《青岛大学“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青岛大学“十四五”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工作进行重点规划,并通过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凝聚全校教职员工思想共识,营造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举措,为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力度。2016年,学校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办公室,2018年,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高层次人才服务办公室主任兼任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力度。党委教师工作部紧紧围绕“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教育引导”“坚持德育为先、夯实制度根基”“坚持管理服务、完善机制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一票否决”等四个方面,重点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强化的组织领导、着眼长远的人才机制,为学校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坚持引育并举,队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

十年来,学校聚焦“一流本科、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积极采取“存量提升、增量崛起”系列举措,把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把“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为5个战略重点之首,以全球视野延揽一流人才,汇聚了一批国际一流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初步构建起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人才高地

坚持高标准引进优秀人才。十年以来,学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高端人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引领作用。高水平人才是学校高水平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成就一流的大学。学校始终牢固树立引进符合学科建设需要,引进具有较强实力或较大潜力的人才意识,“引不进就是浪费人才、引不好就是浪费资源”。做到“看得准,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出得来”,引人要用心,看得准;用人要用情,用得好;育人要用力,出得来。

十年间,新增国家级人才61人,其中新增全职国家级人才39人,新增海外院士9人,山东省、学校聘任两院院士12人。

精准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更加注重高层次人才培育的数量、质量和效果。实施《青岛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依据高标准、高起点;精准聚焦、重点支持; 动态管理、院为主体的原则,立足人才成长进步,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位一体”协调育人机制。对于具备“四青”相当水平的青年人才,实行精准聚焦、重点支持,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学术培养方案,通过配备学术顾问、项目申报指导、选派出国进修、教学发展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持他们快速成长。十年来,培养国家级人才17人,泰山学者从17人增加到124人次。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培训计划,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培训和实践训练,提升青年人才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大力实施教师访学计划,依托国家、省市各类留学基金项目、学校项目、学院项目和科研项目资助、自筹经费等多种渠道,每年选派教师到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访学,到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挂职锻炼,开拓国际视野和教学科研思路。

十年来,累计新聘专任教师1386人,专任教师规模从2158人增至2602人,增幅20.5%;其中,取得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从26.6%增至70%;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人员比例从5.8%(三个月以上)增至37.2%(六个月及以上)。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支撑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十年来,学校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动站总数达到1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1063人。在站博士后规模从30人增至722人。共获批博士后类相关基金1009项,其中,香江学者计划2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5人,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十三五”期间获批博士后基金数量排全国21位。

搭建“三大平台”,实现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

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搭建政策层面的“基础平台、成长平台、激励平台”,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强化人才服务,积极营造尊才、爱才、育才的浓厚氛围,积极促进各类人才发展,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良好的人才队伍。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40所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高校之一。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搭建人才成长基础平台。学校先后制定了《青岛大学高层次人才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青岛大学引进青年教师岗位聘用与考核管理暂行规定》、《青岛大学教职工年度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从学校到二级单位到教职工个人,从高层次人才到普通博士,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学校不断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用人良性机制。

构建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发展成长平台。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分类发展。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服务社会型(产业型、临床型、创作表演型)设置教师岗位类型。

坚持综合评价,完善评价标准。一是突出师德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二是突出教学业绩,分类设置“质”与“量”的标准。三是按照人文、社科、理、工、医、艺体六个学科组,分类建立学术评价标准。学校按照学科分类、岗位分类、岗位分级以及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等四个维度,设置了75个教师评价标准,有效避免了教师评价过程中的“一刀切”问题。

学校还制定实施了《青岛大学教职工荣誉体系设置方案》,发挥奖励和表彰的导向作用,增强学校教职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持续激发人才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构建从个人到集体,从入职到退休,从教学科研一线到服务保障,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荣誉体系。

十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专业技术团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等一批德业双馨的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获批山东首批师德涵养基地1个,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引育计划团队26个。通过系列政策引导,教师在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平台上找准了位置,形成了人人都能成长,人人皆可成才生动局面。


< 上一篇:青大这十年 | 党旗引领聚人心 定向导航... 下一篇:青大这十年 |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 >
版权所有 © 青岛大学